百岁老兵罗远耀:报考黄埔就是为了上阵杀敌
合肥3月24日电 题:百岁老兵罗远耀:报考黄埔就是百岁为了上阵杀敌
作者 赵强 张俊 储玮玮
三月的皖南,乍暖还寒。老兵罗远连绵起伏的耀报热血江湖传无限元宝服山丘映衬着湖面,垂柳随风摆动……近日,考黄记者循着山路在安徽泾县见到了年逾百岁的上阵杀敌黄埔老人罗远耀。
罗远耀原名罗谦,百岁1922年4月出生,老兵罗远现居泾县茂林镇潘村。耀报1937年,考黄他考入黄埔军校15期7分校4总队步科,上阵杀敌在西安王曲镇受训。百岁热血江湖传无限元宝服黄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老兵罗远历任少尉、耀报中尉副官。考黄1941年,上阵杀敌调入第5军第200师第598团任上尉连长,随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从缅甸回国后,被调入第39军第56师第168团,参加了1943年冬策应常德会战的作战。
抗战胜利后,罗远耀编入中央训练团第20军官总队,随后退役。现任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黄埔军校同学会泾县联络组组长。
2024年3月,罗远耀向记者讲述自己抗战杀敌故事。记者 赵强 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期颐之年的罗远耀老人在采访间隙向记者唱起了这首振奋人心的《大刀进行曲》。
罗远耀告诉记者,从军校毕业后,其被分配到前方作战部队,在晋城保卫战与日军肉搏时,右手腕处落下残疾。“日本兵举起刺刀就向我胸膛刺来,我本能地抬起右手一档,刺刀没有刺中我的要害,但深深地刺穿了我的右手腕。”
罗远耀说,他报考军校的目的就是上阵杀敌,尽管首战负伤,但实现了杀敌愿望。
由于在战斗中负伤,罗远耀便在后方医院休养。其间,遇到了同在休养的黄埔同学卫道杰——卫立煌的大儿子。待伤好后,卫道杰将罗远耀推荐给父亲,做了卫立煌的侍从副官。
1941年,罗远耀来到戴安澜将军200师并担任598团1营1连上尉连长,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并亲自指挥了入缅的第一次战斗——炸毁皮尤河铁桥。当时,团部交给他的任务是,不仅要炸毁铁桥、消灭日军,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缴获日军军官的图囊(里面装有军事地图、作战计划书等重要情报)。
据罗远耀介绍,此役一举灭敌200多名,摧毁汽车十多辆,缴获日军军官的图囊,立即快马交团部及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为后面的同古大捷创造了条件,罗远耀个人也荣获二等功嘉奖。
罗远耀写下黄埔精神。记者 赵强 摄“在黄埔先辈中,对我影响最深、启发最大的,是戴安澜将军,因为他最痛恨日本人。在缅甸的时候,哪里有日本人他就集中兵力狠狠地打。”罗远耀告诉记者,戴将军给他三个儿子分别取了“覆东”“靖东”“澄东”,希望后代勿忘国耻。
1942年5月,戴安澜在缅甸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享年38岁。曾亲历戴安澜在缅甸牺牲经过的罗远耀认为,黄埔精神在戴安澜将军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无论身处何地我都牢记心中,按照这个精神为人处世。我对我的后代教育也是很严格的,比如我儿子是农民,你就把田种好,多打粮食,为国家作贡献;孙子孙媳在工厂里工作,不管工资多少,你要兢兢业业把你本职工作做好,不要计较利害……”
“我有很多黄埔同学在台湾,过去我们也曾书信往来,我希望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多作些贡献。”罗远耀说。(完)
相关文章
- 美国大桥被撞事故现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视频截图)海外网3月30日电综合美联社、路透社3月29日报道,近日,美国马里兰州一座大桥被撞坍塌,一台能吊起1000吨重物体的吊车已经抵达事故现场,工作人员正对桥体2024-11-26
- 自3月1日中国海警局开展“净海2024”打击海上走私专项行动以来,各级海警部门加强海上训练,不断锤炼执法实战能力。近日,浙江海警局就结合海上辖区特点,组织人员开展海上全线执法巡航集训。伴随着急促紧密的2024-11-26
-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连日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木城镇修文村万亩茶山上套种的李花迎着春风竞相开放,犹如一幅绝美的春日雪景,花香、茶香随春风扑面而来,李花树下茶农忙着采摘明前茶,游客享春花2024-11-26
- 质价比主导餐饮新趋势近年来,消费者心理和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健康、理性、朴素、实用正在成为市场主流。“精致省”消费模式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流量涌向更有质价比的餐饮。美团爆团团直播间68元火爆鸡胗双人餐、2024-11-26
- 宁波3月29日电(林波 岑思懿)牡丹,花开富贵,开放包容,具有美美与共的“中国范”。在姜红升的水墨调和下,牡丹花瓣层层晕染开来……跟随他的笔触,一朵朵牡丹花绽放在国际友人的画笔下,也象征着中华文化在世2024-11-26
-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连日来,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木城镇修文村万亩茶山上套种的李花迎着春风竞相开放,犹如一幅绝美的春日雪景,花香、茶香随春风扑面而来,李花树下茶农忙着采摘明前茶,游客享春花2024-11-26
最新评论